本报讯 轰轰烈烈的第十一届全国书市已经落下了帷幕。过去,书市中一直是出版社和批发商唱主角,图书馆似乎很少被注意到。而这次书市上,图书馆表现不菲,成为众多订户中的一个亮点,为渐冷的寒秋注入了更多的振奋。
为充分利用其天时地利人和的强项,江苏省各高校各大图书馆的采编工作统一由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文理科中文图书采编中心(以下简称采编中心)组织进行。据采编中心负责人许大华透露,这次全省22个高校图书馆参加了他们采编团,由于高校发展规模变化较大,很多高校因为扩招,图书馆的规模需要进一步增加,高校的订书量较往年有很大起色。不算看单订样,如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当场就购买了十几万元的中文图书。由于平时订书目录中大多是京版图书,且学术书刊鲜有露面,在书市中,各大出版社为抢占市场份额,纷纷推出地方版图书和专业书,而且品种很多。
各大采编中心在此次书市中表现均身手不凡,现场购买中,江苏高校码洋达到60多万元,江苏南航59万元,上海翔华也是直逼60万元,按照销售额最后统计1700多万元码洋计算,光这三大采编中心就占十分之一强。有关业内人士预测,今后的图书采购将进一步向大型化、集团化、社会化发展,以满足商家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要求。
上海图书馆在图书采购过程中采取了由内部所属机构进行采购这种全新的模式,他们向其下属的上图书店报出所需书目,批发兼零售的上图书店根据计划再统一进行采购,因而,在此次书市中,上海图书馆的所有图书购买计划就全部由上图书店完成了。
由于出版社拿到书市上的书目中很多也是还没有印刷出版的现书,必须根据买方市场的实际需求才能作出最后的定夺。鉴于查重和尚未出版这两方面的原因,根据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所得到的消息,无论是江苏本地或是外地,各大图书馆和采编中心均以期货购买为主。正如国家图书馆采编部钱建新介绍,他们每年书市都要参加,全国566家出版社当年所出最好的、最新的和最优秀的图书都会拿到书市上向大家做一个推荐和介绍,作为国家级的大型图书馆,这些他们当然不能有遗漏。每年700-800万元的购书量和年递增60万册的增长率中,颇有一部分就是花在了全国书市上。
就连本次书市的东道主江苏南京,期货交易也是他们大戏的主角。高校采编中心的许大华称,截止到现在,订书已达到20多万册,单南京气象学院一家就是十几万元。据他的保守估计,期货订书量60万元不成问题,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想。这样的订书方式易于连接图书的终端消费者和出版商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好地满足双方的需求。
陕西图书馆连续五年都处于订书的低迷状态,每年均为一万多册。由于西部开发进程的加快和省政府的重视,对图书馆新馆的建设投入了一大笔资金,为迎接明年四月份的新馆开馆,上级主管部门下拨资金254万元,但由于资金未能全部到位,到目前为止,包括书市已订图书仅完成2万册的购书任务。谈及1995年就开始动工、总面积为4.7万平方米的新馆,采编部董振海称:“一切希望都在新馆了!”
为发挥甘肃图书馆敦煌学、丝绸之路资料和西北地方文献的三大优势,甘肃图书馆采编部主任赵国靖说,只要是有关于上述三大优势的图书,尤其是西北地方文献,涵盖西北五省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等等,他们都会竭尽全力去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进行搜寻,甚至与国家图书馆相比也更为权威和全面。此次书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集有关这三大优势的新书。该馆去年购书3万册100万元,今年估计会增加到3.5万册,而他就是为了这多出来的5000册书而去书市的。